根茎类

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其副作用有哪些

发布时间:2018-04-16

文章摘要

黄芪为常用中药。始载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原名黄耆。李时珍谓:“耆者长也,黄者色黄,为补者之长,故名。”于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、黑龙江等地具有黄芪的种植,那么黄芪有哪些功效与作用以及副作用呢?

  黄芪为常用中药。始载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原名黄耆。李时珍谓:“耆者长也,黄者色黄,为补者之长,故名。”于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、黑龙江等地具有黄芪的种植,那么黄芪有哪些功效与作用以及副作用呢?


中药材黄芪图片

黄芪图片


  一、中药材黄芪的别名

  黄耆、木耆、绵黄芪、王孙、箭芪。

  二、中药材黄芪的来源

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. var.mongholicus(Bge.) Hsiao和膜荚黄芪A.membranaceus (Fisch.) Bge.的根。

  三、中药材黄芪的性味

  性微温,味甘。

  四、中药材黄芪的归经

  归脾经、肺经。


中药材黄芪图片

黄芪图片


  五、中药材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
  补气固表、利尿、托毒排脓、生肌。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。

  1、表虚自汗: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。如表气不固,而汗出,用黄芪配白术、防风治之,久服必效。方如玉屏风散;也可配浮小麦、麻黄根等。

  2、阴虚盗汗:可与生地、麦冬等滋阴药同用。

  3、急性肾炎水肿: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,并常与防已、茯苓、白术等合而用,方如防己黄芪汤。

  4、疮疡溃破:久不收口,有生肌收口之作用,常配银花、皂刺、地丁等。脓液清洗,与党参、肉桂等同用。

  5、气虚衰弱:倦怠乏力,或中气下陷、脱肛、子宫脱垂。补气健脾,常与党参、白术等配伍;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,常与党参、升麻、柴胡、炙甘草等合用。

  六、中药材黄芪的副作用

  1、黄芪味甘性温,宜于气虚阳微病人。如果表实邪盛,湿毒内蕴,气机壅滞,痰食郁结,疮疡肿毒初起及其它阳证与实证,均不适合用黄芪。

  2、黄芪比较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佳者,如果因饮食太多而引起食积证的食欲不佳者不宜用黄芪。

  3、注意生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应用。生黄芪多用于固表,托疮,利水;蜜炙黄芪多用于益气补中。

  4、黄芪中含糖类和淀粉类比较多,要注意防潮,防蛀,防霉,要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存储。


中药材黄芪图片

黄芪图片


  七、中药材黄芪的配方

  1、用于痈疽不溃

  可用黄芪12克,川芎9克,当归6克,炒穿山甲3克,皂角刺4.5克,用水煎服。如果治气血双亏而兼有阳虚者,痈疽溃久不敛,可用人参8克,肉桂8克,川芎5克,地黄15克,茯苓8克,白术10克,甘草5克,黄芪15克,当归10克,白芍药8克,生姜3片,大枣2枚,用水煎服。

  2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室性早搏

  黄芪30g,水煎。口服,每天三回,连续服用60日。可益气养心。

  3、治疗体虚自汗,易感冒

  黄芪15g,水煎。口服,隔一天一剂,10日为一个疗程,一个疗程结束后停药五天再行第二个疗程。

  4、预防感冒

  黄芪100g,放进3000ml水中,煎至1000ml,取上清液放入适量的防腐剂,装容器内备用。用时每侧鼻孔滴三至四滴,每天两回。用药后要轻揉鼻以便药液分布得更均匀。

  5、治疗肠风泻血

  黄芪,黄连等份,共研成粉末,用面调成糊状,做成如绿豆大小的药丸,每回30丸,米汤送服。

  6、贫血

  黄芪30g,当归15g,党参15g,茯神15g,鸡血藤30g,生姜,大枣,炒白术,陈皮各10g,砂仁3g,炙甘草6g。用水煎后服用,每天一剂,连续服用一个月。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。可治气血不足之贫血,症见脸色苍白,无力神疲,动辄心慌,头晕眼花等症。

  7、少尿

  黄芪30g,白术15g,茯苓15g,泽泻15g,熟地黄15g,黄精15g,益母草20g,车前子,草各20g。用水煎后服用,每天一剂,连续服用两至三个月。具有补肾利水的作用。可治少尿或者无尿,体乏无力,面浮肢肿,不思饮食,烦躁不安者。

  8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

  黄芪30至90g,水煎。口服,连续服用2至12个月。


中药材黄芪图片

黄芪图片


  八、黄芪的食用方法

  黄芪炖乌鸡

  【配方与做法】黄芪30g,防风,焦白术各15g,乌鸡一只,盐适量的。把鸡去内脏洗干净后入沸水里焯一下,把上述几味中药用纱布包好,装入鸡肚内,入锅加水和盐适量的,炖至鸡烂熟就可以。

  【功效】益卫固表

  黄芪鳝鱼汤

  【配方与做法】黄芪30g,红枣5枚,鳝鱼300g,姜片3g,色拉油一大匙,料酒,酱油,盐各适量的。把黄芪,红枣洗干净,鳝鱼去杂洗干净后切块;起油锅放进鳝鱼,姜,盐,炒至鳝鱼半熟,把黄芪,红枣放进锅里,加清水适量的,大火煮沸后,改小火煲约一小时至熟,加料酒,酱油调味。

  【功效】补气活血


黄芪茶具有提高体质的功效与作用

黄芪茶图片


  黄芪茶

  【配方与做法】生黄芪15g,大枣10枚。水煎代为茶饮。具有提高体质,增强人体肌表的防御功能,提高预防外感性病患能力的功效。比较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感冒的人,有比较好的预防治疗感冒作用。

  【功效】提高体质

  黄芪补血饮

  【配方与做法】黄芪30g,当归10g,山慈菇10g,甘草5g。把上述药材一并放进砂锅里,稳火煮沸约半小时后去渣取汁备用。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。比较适用于肿瘤手术后气血虚弱而头晕眼花,体乏无力等症。

  【功效】补益气血

  黄芪鲤鱼汤

  【配方与做法】黄芪30g,鲤鱼500g。把鱼去杂,和黄芪同置砂锅里,加清水共煎,调味,鱼熟烂后饮汤食鱼。比较适用于脾胃虚弱,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性浮肿等症。

  【功效】补气活血

  黄芪桂枝五物汤

  【配方与做法】黄芪9g,桂枝9g,芍药9g,生姜18g,大枣4枚。上药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

  【功效】益气温经,和营通痹。

  九、中药材黄芪的分类鉴别

  1、黑皮芪

  【别名】:卜奎芪、关卜奎芪、正口芪。

  【来源】: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膜荚黄芪,亦有内蒙黄芪的干燥根。野生或栽培。

  【产地】:主产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、宁安、嫩江、鄂伦春旗,吉林的蛟河,延边自治州等地。

  【性状鉴别】:根呈圆柱形,上端带芦头(根茎),下端稍细,有少数支根和须根,尾端多已折断。长30~90厘米,直径1~3厘米。粗条者上端多具空心。表面黑褐色,有明显的长纵皱有放射状花纹(习称菊花心)。气微香,味甜,嚼之渣少。

  2、红芪

  【来源】: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。多为野生。

  【产地】:主产于甘肃岷县、宕昌、舟曲、临潭、德乌鲁市、漳县、西和、礼县、会川、武山等地。四川茂汶等地亦产。

  【性状鉴别】:根呈圆柱形,长40~60厘米,直径1~3厘米。外皮红褐色,皮紧,皱纹紧密而深。质硬而韧,断面显菊花心,纤维性小而粉性大。气微,味甜,嚼之有渣。

  果皮芪、白皮芪均以条粗长,菊花心鲜明,空洞小,破皮少者为佳。红芪以皮色红润,条均匀,坚实,粉性足者为佳。


白皮芪图片

白皮芪图片


  3、白皮芪

  【别名】:绵黄芪、箭芪。

  【来源】: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内蒙黄芪,亦有膜荚黄芪的干燥根。多为栽培,亦有野生。

  【产地】:主产于山西浑源、应县、繁峙、代县,内蒙古的武川、兴和、正蓝旗及锡盟地区,吉林的哲盟西部等地。山西多为栽培,内蒙古多为野生。

  【性状鉴别】:浑源一带产者,根圆柱形,带芦头,长70~150厘米,有的可达2米,直径2~4厘米,根头部略膨大,多具空心,尾部渐细,带须根,部分为支根。表面土黄色,微有纵皱和麻点,皮较细,网纹不明显。断面亦显菊花心。质坚韧而重。气微,味甜而浊。有豆腥味,嚼之渣较多。

  内蒙古产者,芦头小,头尾粗细匀称,长40~80厘米,直径0.6~2厘米。外皮灰褐色带网状纹理,支根和须根较少,菊花心明显。味甜,微有豆腥味。

  十、黄芪的药理作用

  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、利水消肿、托毒排脓。其原理为:

  1、强壮作用。即所谓“补气”。可能与其同行激素做哦那个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有关。

  2、利尿。作用较显著,用药后尿量增加64%,但有效剂量范围较小,剂量过小无利尿作用,剂量过大反而使尿量减少。

  3、抗肾炎。对实验性肾炎有一定对抗作用,尤其在去尿蛋白方面有一定帮助。大白鼠口服大剂量黄芪粉对血清性肾炎的发病有阻抑作用,并能延迟蛋白尿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。已有蛋白尿者,口服黄芪粉恢复比对照组快。又大量黄芪似能改善水肿和增强全身营养状态。

  4、降压。动物实验证实有降血压作用,可能与扩张血管有关。

  5、抗菌。体外试验对志贺氏痢疾杆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抗菌作用。


黄芪植物原形态图片

黄芪植物形态


  十一、黄芪的原形态

  蒙古黄芪:多年生草本。主根长而粗壮,条较顺直。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12~18对,小叶片下面被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冠黄色至淡黄色,雄蕊10枚,二体。荚果膨胀,无毛。

  膜荚黄芪:小叶6~13对,荚果有毛。

  十二、黄芪的产地分布

  蒙古黄芪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;膜荚黄芪生于林缘、灌丛、林间草地及疏林下。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内蒙古等地。

  十三、黄芪的采集加工

  野生黄芪春秋两季均可采挖,除净泥土及须根,切去根头,晒至七八成干,按粗细、长短不同分级。栽培黄芪应3年以后采收。

  十四、黄芪的药材性状

  蒙古黄芪:表面灰黄色,栓皮不易脱落。质硬而韧,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。皮部黄白色,木部淡黄色。气微,味微甜,有豆腥味。

  膜荚黄芪:表面灰黄色、黄棕色,质硬,较难折断。

  十五、黄芪的植物文化

  相传,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,名叫戴糁。他善于针灸治疗术,为人厚道,待人谦和,一生乐于救助他人。后来,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。老人形瘦,面肌淡黄,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“黄耆”,老人去世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,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,具有补中益气、止汗、利水消肿、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“黄芪”,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,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
  以上为中药材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副作用的介绍,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。


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

{${GoodPost}}
热门资讯
TOP排行榜10
相关文章
TOP排行榜10
随意打赏

用户登录

第三方登录平台: 忘记密码

用户注册

个人 企业
 

我已阅读并接受《用户协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