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种植

中药材矮地茶的繁殖方法与种植管理

发布时间:2017-05-04

文章摘要

矮地茶别名矮地茶、平地木、老不大,为南方地区民间草药,该品在江苏省苏州地区称'千年不大',茎叶用作强壮剂,并有止血作用,那么矮地茶如何繁殖呢?种植管理方法有哪些?

  矮地茶别名矮地茶、平地木、老不大,为南方地区民间草药,该品在江苏省苏州地区称"千年不大",茎叶用作强壮剂,并有止血作用,那么矮地茶如何繁殖呢?种植管理方法有哪些?

  一、矮地茶形态特征

  多年生常绿小灌木,高10~30厘米。根状茎长, 横走;地上茎直立,不分枝。单叶对生或轮生,叶柄短,常成对 或3~4枚集生于茎端。花白色,常2?6朵腋生,组成短总状花序。 浆果球形,熟时红色,经久不落。花期4~5月,果实成熟期6月 至翌年2月。

  二、地理分布

  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至华南、西南等地区。

  三、生态习性

  喜温暖、湿润的气候,极射阴,较耐寒,遇浓霜 则叶色变作黄褐色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肥沃、疏松、湿润的 微酸性土最好。常生于山地林下、溪谷旁的阴湿处。适应性较强, 病虫害少。

  四、矮地茶的栽培方法

  1、选地整地

  矮地茶多生长在冬暖夏凉、湿润多雾、半阴半阳的地方宜选琉松肥沃、湿润、日照不强的林地、果园下种植。先翻整土地、拣去杂草,石块、打碎土块,细耕两次,使土壤充分细碎、疏松;然后,撒施厩肥或堆肥300~500kg/亩,与土拌匀,平整土面,开畦宽1.5m,高15~20cm。

  2、矮地茶的繁殖方法

  矮地茶的繁殖可以用二种方式,一种是无性繁殖,另一种是种子繁殖。但大多数采用无性繁殖方式。

  (1)无性繁殖

  采用分株繁殖,通常是在春秋两季进行。取野外采集的矮地茶植株,切分根状茎,使每一段根状茎上有一分枝,将切分的根状茎移栽到平整好的土地上,深度10~15cm,行、宽距皆为20~40cm,每窝栽/株栽好后浇透水,覆盖一薄层枯枝落叶,20夭左右,即成活,揭去枯枝落叶,让其生长。繁殖系数为5-10。

  (2)种子繁殖

  矮地茶为核果,当年的种子不能萌发,需要到第二年5~6月才能萌发,并且自然萌发率较小,一般只有3~5%。采用浓硫酸处理10分钟,可使发芽率提高到40~60%。

  将成熟果实采收后,除去果皮,洗净晾干后可播种,或低温层积沙藏后,翌年4~5月春播。播后50~60d发芽,发芽后3周,待子叶开展后移植。分株繁殖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,切分根状茎,保证每一段根状茎上有一个分枝,然后栽植到准备好的容器中或平整好的土地上,保持湿润,20d左右即可成活。扦插可在6月梅雨季节进行。剪取半木质化嫩枝作插穗,长5~6cm,插入沙中,保持湿润,3周后可生根。

  五、矮地茶的管理养护

  盆栽用腐叶土、泥炭土和粗沙混合做基质。矮地茶光照要充足,土壤常保持湿润,生长极旺盛。生长期间每2~3个月施肥1次。开花后增施1~2次磷钾肥。果后修剪整枝,若植株老化则重剪。忌高温潮湿,生长适温为15℃~25℃,平地栽培夏季需阴凉通风越夏。冬季减少浇水量,放室内阳光充足处越冬。

  1、灌溉

  矮地茶怕阳光直射和土壤干燥,所以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遮阴和浇水。

  2、除草 和松土

  为了促进矮地茶的生长发育,应及时除草,做到见草就除,并及时橙土以利根状茎的生长。

  3、追肥

  根据矮地茶的生长状况,适时追肥,一般一年追麓3~4次厩肥和草术灰。

  六、采收

  矮地茶在移栽后第3年,直播后第4年的10~11月份采收。采收的原则是采老枝(包括根状茎)留嫩枝(包括根状茎);一般留嫩枝2~3枝。鲜材产量为100kg/亩左右。

  七、矮地茶的病虫防治

  常有叶斑病、根癌病和根疣线虫病危害,可用波尔多液或40%三乙磷酸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洒。

  虫害有介壳虫危害,可用25%噻嗪酮乳油1000倍液喷杀。

  八、矮地茶的储藏方法

  夏、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,除去泥沙,置阴凉干燥处。

  以上为矮地茶的繁殖方法与种植管理信息,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种植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

  矮地茶图片
         


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

{${GoodPost}}
热门资讯
TOP排行榜10
相关文章
TOP排行榜10
随意打赏

用户登录

第三方登录平台: 忘记密码

用户注册

个人 企业
 

我已阅读并接受《用户协议》